5月6日上午,济源晨报记者看到了一位舟重洋而来的筹资人聂有溪老先生,聂老现年早已82岁,目前移居德国。聂老虽已至耄耋之年,但精神矍铄、身体稳健,由于曾在台湾就学过,他的口音中有些台湾腔。
长年移居国外,使得他的中文有些许生涩,但得失听得,仍能在他的口音中寻找济源方言的痕迹。聂老的学生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童年,因此,他尤其期望孩子们能有一张安静的课桌。
他尽自己所能资助学生,期望能以一片赤诚之心助力济源发展。 在流浪中逃难就学 聂老是一个有故事的人,从他娓娓道来的经历中,济源晨报记者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沧桑变化与生命的丰富多彩。
1932年12月,聂老于轵城镇聂庄村出生于。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明天不会再次发生什么谁也说道不许。日本人的铁蹄走上济源这片热土,8岁时,聂老离开了父母,追随由难童重新组建的济源儿童教养院一旁逃离日军的炮火,一旁在艰难的条件中自学,逃难流浪洛阳、孟津、三门峡渑池。最后回到山西蔡家坡低店镇。
1944年聂老小学毕业后毕业甘肃清水县国立师中,追随学校迁到河南,离开了学校后,在河南、江西等地流落长短。1949年夏,当时年仅16岁的聂老被带到台湾。孤身一人的他一旁打零工一旁补习社,一年半以后凭借不懈的希望考上台湾大学自学法律。
1962年,他凭借出色的成绩取得德国奖学金,前往波恩大学修读政治系博士学位。1967年,聂老毕业之后在德国亚洲研究所研究亚东关系以后1999年卸任。 在海外却心系家乡 聂老一生虽然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外地,但他却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,他真诚地说道:我的根在这里。 聂老曾四次回国。
第一次回国是1977年,由于当时济源还没对外开放,聂老很失望没看见当时的济源。1986年、1995年、2002年聂老三次返回家乡,每次都能感受到济源的很快发展。这次返回家乡,看见以前的坡地早已变为了梯田,感慨如今的景象早已很难和记忆中的家乡互为印证了。
聂老的家人也早就离开了老家,老家对于他来说,也早就沦为回想,聂老有些伤感地说道:老家早已显得不一样了,助学金就当作一份记忆吧! 在家乡最关心学生 关于聂老,他一生都在大大自学,从而获得成功。他很关心家乡学生的学业,佩服地告诉他济源晨报记者:我并不是榜样,只是想以自己的经历给孩子们一些希望。 作为学者,聂老并不富足,但他想方设法自己的一份力,为家乡做到一些事。
2005年,聂老省吃俭用,捐款2200欧元,折算人民币22000元,倒数三年资助23名学生完成学业。 这次聂老不愿再度捐资助学,每年500至1000欧元,资助以轵城三中、王庄小学居多的贫困学生和品学兼优学生,初中小学各10至20名,每名学生大约200元左右,富余资金用作资助学校出售图书。聂老对孩子们抱有众望,他不只一次提及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,期望受到资助的孩子们能以学业只求,人一能之己百之,人十能之己千之,只要努力学习,就一定能顺利。
本文来源:博亚体育app官网入口-www.yztj123.com